岳阳日报头版|平江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——科技进村,大米生“金”-pg官网是哪个

pg官网是哪个-pg电玩城 >县区 >平江县

岳阳日报头版|平江县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——科技进村,大米生“金”
时间:2024-05-15 09:17:50 来源: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 记者:张小弓

平江.jpg

岳阳日报全媒体报道 记者 张小弓 通讯员 丑 娟 谭梓健

走进岳阳市平江县龙门镇渔潭村豪园米粉有限公司,一股浓郁的米香味扑鼻而来。深加工车间里,全自动化机器生产的米面正在进行着最后一步烘干工艺。渔潭村米面是当地特色米粉的一种,到如今已有了百年传承。作为一种大米加工制品,“渔潭米面”以品相好、口感好、无污染的口碑,早已成为了当地的一张美食名片。

乡村振兴迎来科技专家

“过去我们农户都会自己制作干米面,制作高峰期,470多户人家中,有400户门口外面整齐晾晒着米面,场面风风火火!”渔潭村党支部书记华国良回忆道,“2018年,正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,要发展地方产业带动老百姓致富,我们萌生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想法,由村支两委成立渔潭村种养殖扶贫专业合作社,办起了村米面加工厂。”

“米面厂虽然产量有了提升,但质量还是参差不齐,价钱上不去,市场打不开,好多年只在本地和周边乡镇来回折腾。”平江县总人口110万,渔潭村的特产米面销量还不足早餐市场的1%,把米面做出规模、做成产业、带领村民致富,一直是渔潭村(两委)的奋斗目标。

2022年,平江县开展“百名科技专家助力乡村振兴”专项行动,组织了一大批省、市科技特派员和“三区”科技人才到基层开展“科技下乡、联点帮扶”工作,华国良向县里上报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难题和技术需求,同年,湖南省科技特派员、长沙理工大学刘艳兰博士派驻到平江县渔潭村实地“问诊开方”。

专家解难增产值

“这里环境优美,水质优良,极其适合大米加工产业的发展,一定要把本地的特色米面产业做起来。”刘艳兰博士考察后称赞不已。渔潭村的米面是有底气的,原料用的是当地的早稻,由于山区气温低,种植过程中不需要洒农药,产出的大米绿色无污染,加上当地天然泉水,做出来的米面筋道爽滑,别的地方难以复刻。

“主要是产品单一、技术含量低、包装简单等问题。”为了将渔潭米面发展壮大,过去一年刘艳兰博士格外忙碌。她带领团队在渔潭村建立长沙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教研实践基地,

并对渔潭米面发展现状“望闻问切”:调研现有的米面市场,指导成立村集体控股的豪园米粉有限公司,规划新的营销路线,开发产品新配方和新包装,引进一条年产1500吨干米面全自动化生产线……

经过刘艳兰博士团队“问诊开方”,渔潭村走上农产品深加工道路,不仅产量有了质的提升,制粉工艺经过改良后也走向了标准化,通过对产品口味、口感、包装改革延伸产品价值链,并创新研制南瓜米面、绿豆米面、生姜米面等特色米面产品,不仅口味独特,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。优质米面产品销价比普通大米增加了足足8元/公斤。“以前米面至多是做个走亲戚的随手礼,现在可成了我们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!”华国良喜上眉梢。

“土特产”变身大产业

一产往后延,二产两头连,三产走精端。渔潭村一根米面撬动一村经济,通过米面加工不断延伸大米产业链条,将本地早稻的附加值提升70%以上。豪园米粉有限公司每年产出优质米面产品1500吨,产值2000万元,厂区预计实现利税200万元。并且不断拓宽产品上行渠道,建立线下经销商和线上互联网电商平台,凭借着过硬的品质和出色的营销,“渔潭米面”品牌在市场上一炮而红,其产品慢慢端上了长沙、通城、修水等周边城市居民的餐桌。凭借着米面加工产业,渔潭村集体经济从零的边缘,一跃到了50多万元,并提供就业岗位70余个,入股村民每户可通过进厂务工、年底分红等方式增收2.2万元以上。同时联合周边泉水村、三十都村等5个村,组建米面产业联盟,形成育秧、种植、加工、包装销售、旅游餐饮的全产业链条,带动周边村每村增收6万元至8万元。

近年来,平江县坚持科技驱动,致力科技特派员工作走深走实,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250余次,培养本土人才、返乡大学生162人。推广引进新技术、新品种80余项,突破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8项。在科技特派员的助力下,各乡镇立足“土”、体现“特”、形成“产”,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,已建成丝瓜、金银花、米面、漂流等乡村特色产业联盟15个,培育党员产业大户200余户,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00万元。

(编辑:罗楚吟)
网站地图